土豆 发表于 2016-8-8 21:35:10

Science:细胞外膜泡和肠道菌群共同调节炎症性肠病

本帖最后由 Johnny 于 2016-8-11 10:37 编辑




肠道菌群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,在2010年此日设立之初,和此病密切相关的肠道菌群在大多数人眼里还很陌生,可以说是人体中“被遗忘的器官”。然而,短短6年下来,肠道菌群已成为科研界最为火暴的领域之一。其相关研究成果经常占据《自然》《科学》和《细胞》杂志封面,而这些顶级杂志也不免专门为其编发增刊,比如《科学》杂志在4月29日就第二次以专刊的形式系列发表肠道菌群方面的研究。肠道菌群和肿瘤免疫疗法、CRISPR等,已然比肩成为生命科学的最热点。外泌体/细胞外膜泡随着2007年Jan Lotvall等证明外泌体中含有mRNA和microRNA,这些核酸能够转移到特定的靶细胞。近两年不断有CNS等国际权威杂志报道外泌体在癌症发生发展、转移、诊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2015年,随着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如何能做到疾病的精确诊断和治疗。外泌体作为一个新型的研究热点,由于它在体内存在的广泛性和获取的便捷性,已经成为了疾病诊断治疗的潜在有效方式,在精准医学发展上有着光明的前景。那么如此火热的外泌体/细胞外膜泡在当下最热的肠道菌群中是否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呢,来看今年5月份的这篇Science报道吧。外泌体/细胞外膜泡与肠道菌群
炎症性肠病(IBD)与人类基因组的危险变异和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,尽管对这些发现的统一原理仍然得到充足的阐明。这些与人类共生的脆弱拟杆菌通过外膜囊泡(OMVs)的分泌传递免疫调节分子提供给免疫细胞。来自加州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系的Sarkis K.Mazmanian博士研究组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,揭示OMVs的作用机制与IBD相关基因(ATG16L1和NOD2)密切相关,在结肠炎过程中激活非经典的自噬途径发挥保护作用。 ATG16L1缺陷的树突状细胞不能诱导调节性T细胞(T(regs))以抑制粘膜炎症。携带ATG16L1重大风险变异的人受试者的免疫细胞在OMV对T(reg)反应缺陷。该研究发现,易感基因多态性在“感应”来自微生物的保护信号方面有缺陷从而促进了疾病的发生发展,为炎症性肠病(IBD)定义了一个潜在的关键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病因学。通俗易懂简言之,肠道菌群是可以通过细胞外膜泡(OMV)在结肠炎过程中激活非经典的自噬途径发挥保护作用,但是一些易感基因的变异会阻断这一保护作用,所以肠炎就发生了。​参考文献:Chu, H., et al.(2016). "Gene-microbiota interactions contribute to the pathogenesis of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." Science 352(6289): 1116-1120.附件已隐藏,回复该贴可查看附件**** Hidden Message *****


zwlin 发表于 2016-8-28 23:14:59

aaaaaaaaaaaaaaaaaaa

大头大帝 发表于 2016-9-23 10:09:07

这个有意思啊

woshiyywlly 发表于 2016-9-26 09:53:40

这个做的很有意思,需要学习一下

daisy_t 发表于 2016-10-26 10:03:47

谢谢整理分享

trouble 发表于 2016-11-21 18:45:44

:)谢谢

叶香辰 发表于 2016-11-23 10:20:38

谢谢楼主分享!

1551854223 发表于 2017-5-1 10:59:32

大赞楼主,谢谢分享

tanxiaokathy 发表于 2017-5-1 13:09:27

感谢分享

ting.alina 发表于 2017-9-1 11:40:19

学习学习学习学习
页: [1] 2 3
查看完整版本: Science:细胞外膜泡和肠道菌群共同调节炎症性肠病